白癜风病会传染吗 http://m.39.net/pf/a_5743667.html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给药途径,有易使药物达致有效浓度、可迅速地补充身体所丧失的液体或血液等优点,在临床广泛应用。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输液的安全性逐步提高,偶尔发生热原反应和药物过敏反应,而部分人对于这两种反应缺乏正确的认识且常常混淆,导致无法正确处理,所以写下这篇文章便于大家区分。
01关于定义1输液反应输液反应系指静脉输液时由致热原、药物、杂质、药液温度过低、药液浓度过高及输液速度过快等因素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总称。包括药物过敏反应、热原反应、热原样反应和菌污染反应等。临床上最常见的是药物过敏反应和热原反应。
2药物过敏反应是指药物进入机体后,机体对药物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引起的不可预测的药物不良反应,并导致一系列的生理功能紊乱或损伤。
3热原反应热原反应是指输液过程中由于致热原进入人体后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引起的发热反应。热原也称内毒素,系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02有何区别比较项目热原反应药物过敏反应原因致热原引起的,出现致热原的原因有:
(1)药物原料或本身含有热原,或在配制过程污染,储存期间产生热原或发霉变质。(2)输液器及各种用具被致热原污染。(3)输液前液体配制及输液时操作不规范,引起液体污染。
药物本身特性引起
机制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免疫反应临床表现突然出现发冷、寒战、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继之出现高热,体温可达40℃,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四肢关节痛、皮肤灰白色、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荨麻疹、支气管哮喘、血管性水肿等,严重可导致过敏性休克。
是否发热发热,且一般为高热不一定发热给药途径静脉给药各种给药途径发生时间一般发生在输液后20min左右,也有发生在2-4h内,一般持续约0.5-1小时即发型在用药时就会发生,迟发型在用药后半个小时甚至几天后才发生。过敏体质不相关相关剂量相关不相关药物口服激发实验阴性阳性预后良好避免再次使用引起过敏的药物03处理措施1药物过敏反应轻症病例使用抗组胺药物或激素治疗后能迅速好转。
对严重过敏反应尤其是过敏性休克应立即抢救,抢救措施为:立即停用或清除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一线治疗使用肾上腺素:a.一旦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第一时间给予肾上腺素;b.如过敏反应有可能加重,个别情况下考虑早期应用;c.大腿中外侧肌肉注射肾上腺素;d.患者如需重复注射肾上腺素,至少需要间隔5min;e.肌注效果不明显,需要持续输注的患者,建议在有经验的医师及有心电监护的医疗中心、急诊室或危重症监护室开展。
2热原反应一旦出现热原反应,立即停止输液,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或应用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或予苯海拉明、扑尔敏肌内注射。伴有呼吸困难者应予吸氧,烦躁不安者给予镇静剂,寒战者予保温,高热者予物理降温或退热剂治疗。山莨菪碱是有效的治疗药物,静脉应用可迅速缓解热原反应,并且有利于热原的清除。
04是否可控制避免?药物过敏反应与人的特异性过敏体质相关,不可预测避免,只能避免二次接触已知过敏的药物;而热原反应很多时候是可以控制避免的,避免热原反应的措施如下:
热原反应避免措施使用质量合格的输液器,输液器使用前检查是否过期,外包装是否破损。
保持周围环境的洁净,药液一旦开封尽快使用,放置时间越长,就越增加污染的机会。
医护人员操作前注意手部清洁及患者输液部位的皮肤消毒。
如果药物过敏反应或热原反应发生了,不要惊慌,及时快速正确判断并做出正确的处理,基本上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张丽春,陈瑞雪.输液反应与过敏反应的关系与区别[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5(29):-.
[2]肖浩,魏波,张虹婷,孟娟.泮托拉唑钠静脉滴注诱发热原反应一例[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12(05):-.
[3]李全生,魏庆宇.欧洲变态反应与临床免疫学会《严重过敏反应指南》解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35(08):-.
[4]尉冬梅,高岚.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11(09):-.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