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好了,孩子就好了吗

北京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

作者:李松蔚,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家庭咨询师,知乎心理学领域优秀回答者。

(抱歉,如果你被这种吓唬人的标题烦到了……请耐着性子往下看完)

我有一个师兄是学霸,不是一般的学霸,而是北大一帮学霸当中的真学霸,是那种会在熄灯以后,借着水房的灯光靠一台快译通啃英文原版教材的人。

他从小县城一路走来,现在做到一家战略咨询公司的VP,多次帮助各种五百强级别的客户排忧解难。最多的时候,手上管理过上百人的团队。

就是这么一个人精,居然拿自己上小学的儿子没办法。

教育问题困扰他很长一段时间了。我去他家做客,听他侃VR和可穿戴设备。师嫂从书房出来,陪着聊了几句,忽然脸色一变:“我得进去看看,那小子别是又开始玩了!”转身进了书房,不一会,传来了训斥和抗辩声。

我有点不自然,师兄摇头苦笑。

“每天都这么闹一场,”他点了根烟,“你嫂子准备辞职了。”

“为了督促彤彤学习?”我一惊。

师嫂也是北大毕业,一路摸爬滚打十几年,也在自己的领域立了字号。生完孩子之后都没舍得离职,不知道吃了多少苦,才做到今天的位置。

“现在后悔啊,”师兄说,“前几年两个人都在拼事业,应该让她早点离职,多花点时间在孩子身上。不然,你说这辈子拼死拼活是为什么?”

他们的儿子,彤彤,也没犯什么弥天大罪。他聪明,英俊,有教养,幼儿园组织学习马术,他一骑上马,就引得一众小孩(和他们的妈妈)一起尖叫。唯独有一点让父母头疼,就是不爱学习。每次考试成绩都在班上垫底。

师兄师嫂试过各种方法。送他上补习班,给他请一对一的家教,都没有效果。老师说孩子上着上着课就两眼放空,神游物外,这时候说什么都白说。一写作业就开始磨蹭,写几个字就发呆,讲过的题,过几分钟就忘。要说他注意力不集中吧,看起动画片来多少个小时都没问题。打也打过,骂也骂过,道理都讲烂了,总不能揪着耳朵逼他学吧。也只有父母守在旁边,才镇得住一点。

没办法,父母只能有一个暂停自己的职业生涯。

即使如此,他们对孩子的前途也不乐观。

“要说不用心,我们其实已经够用心了,”师嫂说,“每天晚上看着他学习,有几个家长能做到?”为这事她跟师兄拌过嘴:“他老嫌我做得不够。”

“是我们前几年做得不够,”师兄闷头抽烟,“现在只能补。”

“每天晚上陪他学习?”我问,“要做到这种程度吗?”

“呐!你趁松籽小,抓紧给她养成习惯。不然以后有你后悔的。”

我提醒他们:“咱们那时候也没用家长这么管啊,不也考上北大了?”

“唉,哪能跟咱们那时候比?你不知道现在的孩子!”师兄师嫂都在苦笑,“抄一页生字能抄俩钟头。稍微不看着他,他就打游戏。我们把平板啊电脑什么的都没收了,他宁可发呆,盯着墙上的照片,也不学。

而且,现在这些家长个个都抓得紧,很多东西老师上课都不教,别的孩子全会。你孩子跟不上,就对学习没兴趣了,一步慢,步步慢。—总之你别像我们以前那样偷懒。”

他们说得很痛心,字字血泪。

“但你们现在已经不懒了,”我说,“彤彤的成绩还是没起色,为什么?”

师兄说:“都说了,是我们以前欠得太多。”

“你先听听人家在讲什么,”师嫂说,“你是觉得,问题不在这里吗?”

“旁观者清,”我点头,“问题确实不在这里。”

你看到问题在哪里了吗?

整个对话,师兄师嫂一直在自责:“我”这里做得不够,“我”那里做得不够,“我”试过一切方法,他还是不肯好好学,“我”还能做点什么呢?

一切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一个字:我。

仿佛父母应当为这件事承担百分之一百的责任。我做好了,孩子就好了。

但是好好学习,究竟是谁的课题呢?

孩子的课题。

养孩子不是照着图纸搭模型,只要你操作正确,最后就搭出那么一个东西。养孩子是种花,盖上土,浇上水,你还要一段等种子自己发芽的时间。

但是自始至终,我没听到一句孩子自己的立场。

父母完全不觉察。按他们的认识,他们一直是孩子的代言人。“我告诉他,你是为我们学习的吗?不是啊!你是为自己学习!”师兄痛心疾首。

“问题就在这里。”我说。

彤彤就是在为父母而学习。

他爹无法理解。师兄从小到大,学习从来靠自觉,父母几乎没有督促过。

“学习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我从小就懂。”

来自小县城的他,父母做了一辈子小生意。他每天在筒子楼里爬上爬下,在白炽灯昏暗的灯光下伏案读书,渴望去一个更广阔更明亮的世界。

“彤彤呢?他有改变的动力吗?”我问他。

师兄的儿子,说是锦衣玉食毫不夸张。住在将近两百平的房子里,从落地窗可以俯瞰小区的人工湖。吃的是进口食品,穿的是名牌童装,想要的玩具,从来不用说第二遍。每个暑假都出国,前些天刚从阿尔卑斯山度假回来。

“他的成绩好不好,对他有什么重要?—除了应付你们。”

“不能这么说吧,”师兄反驳,“学习又不是为了生存,他该有更高的追求。照你这个说法,所有家庭条件不错的孩子都没有学习的动力?”

“你先别管其他孩子,人家有人家的情况。咱们只说彤彤,他现在学习就是完成任务。从现实的角度说,他这辈子就算不奋斗,也够了。—对不对?”

师兄有点恼怒:“你的意思是,我们努力奋斗反倒耽误他了?”

师嫂打圆场:“你听人家把话说完。”

“我知道他想说什么,”师兄不耐烦,“这些我又不是没想过。问题是这根本没有任何建设性。应该怎么解决呢?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帮到彤彤?”

我说:“我有办法帮助彤彤。”

“什么办法?”

我故意停了一会儿:“你看,所以彤彤没法帮助自己。”

师兄愣住了,忽然意识到了什么。

不愧是做战略咨询的,只过了几秒钟,他对我说:“我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转头看向师嫂:“我们……可能需要重新考虑一下你辞职的事。”

在继续讲下去之前,我想先卖个关子。

这篇文章会告诉你一些教育孩子的理念。但是在这之前,我首先要说,关于教育孩子,你目前掌握的理念几乎全都存在一个致命的误区:

它们都把太多责任放到父母身上了。

有太多文章教“你”应该怎么做了,是不是?

你必须这样;你不能那样;你应该学会这种技巧;你是否能掌控你的情绪?你需要多花一点时间;你最好早做一点准备;你要小心,不注意的话,你可能会毁掉你的孩子。—最后一句话像恐吓么?是的,它们不惜恐吓你:

每一个职场妈妈,都欠孩子一句对不起。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你看看别人家的妈妈!”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都会变成最深的遗憾。……

这些理念是在胡说八道吗?不是,它们各有道理。

但它们最多只有一半的道理。它们强调的是,你做好了,你的孩子就好了。

它们根本不关心,孩子自己是怎么想的。

所有这些道理,都是讲给父母听的。它把父母捧到了一个决定性的位置上,仿佛一个养成游戏的玩家,孩子是他们操纵杆下的角色。你花了多少心血,就能在这个角色身上收获多少成长。如果成长得太慢,是因为你太懒。

这种理念,完全把聚光灯打在了父母头上。

它在暗示:孩子怎么想不重要,你才是他人生(至少前半程)的主角。至于他自己,只是一个没有主见,不明是非,也没有能力为自己负责的人。

而后,你的孩子会准确无误地接收这个暗示。

当着师兄师嫂的面,我跟彤彤聊了一次。

“你其实一点都不喜欢学习,是不是?”我问他。

“也还好……”他犹豫地看着父母。

师兄师嫂鼓励他:“没事,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你喜欢做的事是什么?”

他笑了:“打游戏。”

师兄习惯性地补了一刀:“你能打一辈子游戏么?”我看了他一眼,他立刻收住了。—你看,他已经在改了,但还会习惯性地替孩子做判断。

“万一彤彤以后做职业选手呢?”我不软不硬地顶回去。

彤彤立刻摇头:“我做不了职业选手,那个其实很辛苦。”

你看!他居然是考虑过的。

“所以你有没有想过将来干什么?”

彤彤吐了吐舌头,不说话。师兄说:“他哪里会考虑这些。”

“做有意思的事儿。”彤彤挠头。

“做什么事儿都要先考大学。”师兄不失时机地说。我又一次盯住他。

我转向彤彤:“具体说呢?你想做什么?”

“我想做……”他犹豫了一下,脸涨红了,“导演。”

师兄和师嫂对视了一眼,表情惊讶。彤彤从来没跟他们说过这个想法。

“当导演你得先考……”师兄说了一半,这次被师嫂拦住了。

我问彤彤:“你知道要怎么当导演吗?”

彤彤点头:“不是电影导演,我就想拍一些搞笑的短视频。很简单,自己拍自己剪,传到网上就可以了。一开始不赚钱,我就是觉得挺有意思。”

“你了解了这么多!那你第一步的打算是什么?”

他的父母直直地看着他,就像看一个初次见面的人。

他说:“我想要一台自己的微单。”

我拍了拍师兄的肩:“听到没?现在,你可以跟你儿子谈条件了。”

很难相信吧?这样尽心尽责陪伴的父母,居然从来没听到孩子的梦想。

只要问一句,耐心等一等,孩子就会说出来。

他们却一直满心焦虑:“我该怎么做,才会让他变好?”

当然,我并不是在暗示,每个不爱学习的孩子都是跟彤彤一样的情况。所以同样的对话教给另外一个人,用来“帮助”他的孩子,一定没用。

父母需要的不是学习一套对话的技巧,而是改变一套理念。

一句话:孩子是他自己的主角。

就像上面这段对话,平平无奇,没有任何技巧,仅仅只是把孩子作为主角的一次访谈。难的不是怎么做访谈,难的是怎么不把它变成一次干预。

如果想要干预的话,对话就会是这样:—我不喜欢学习。—可是(我觉得)学习很重要啊!以孩子为主角的时候,对话会是这样:—我不喜欢学习。—哦,那你喜欢做什么呢?如果是想干预,对话还会这样发展:—我想以后当明星。—你可拉倒吧!(我觉得不现实)以孩子为主角的时候,就会这样:—我想以后当明星。—你有没有具体想过怎么做?想干预的时候,会这样:—我讨厌你们管我。—我们不管你怎么行?(我们不放心)以孩子为主角的时候,就会这样:—我讨厌你们管我。—如果我们不管你,你会有什么打算?

嗯,你可能还在想,这两种对话方式究竟有什么不同?你需要掌握的技巧在哪里?但我只能说到这里了。再说下去,又变成了一种技巧的教学,而也许有的父母就会认定:这是一种值得一试的方法,可以“让”他们的孩子变好。

那样的话,他们就还是看不到孩子本身。

(上下滑动延伸阅读)人到中年,谁说逃不过土肥圆!

人到中年,肥不由己?

人一旦到了中年,体力会大不如从前。中医认为“人到四十,阳气不足”,也就是说壮年之后(女性是4岁,男性是48岁)人体的阳气升发活力有所下降,便会出现一个生理性的消降过程,比如基础代谢率下降、体力会大不如从前等。

但此时,食量仍未降低。加上饮食质量提高、应酬多,使得摄入的总热量大于消耗的热量。多余的热量就会转化成脂肪储存在皮下,造成体重增加,啤酒肚、麒麟臂、大象腿、水桶腰、大饼脸等也就纷纷出现。

中年肥胖存在的危害

中国已经成为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人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不断上升。从99年到05年,超重率从3%上升到30%,肥胖率从3%上升到%。是的,你并不孤独。

大家都知道,肥胖会导致很多健康问题,但是你知道,肥胖也是患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的危险因素之一吗?

中年肥胖会大大增加该病的患病几率。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三十多岁肥胖的人发生痴呆的风险是正常体重人群的3倍。

还是那句话,没有危机中的年龄,只有危机中的个人。与其坐等中年肥侵蚀健康,不如行动起来,做好“吃”和“动”,减掉中年肥,赶走中年危机!

不是不吃,而是吃出巧思

如果只一味地精简饮食,那你可能就会成为一个营养不良的胖子。

减肥不是不吃,而是少吃,换着花样吃。吃饱了才有力气减肥,小固没有开玩笑。教你做到以下几“点”,轻松去油腻!

少点脂糖,多点粗纤维

少吃高脂、高糖的食物,多吃粗纤维的食物。

建议你可以这样吃:每顿饭做4个菜——个肉菜、3个素菜,简单易行做到“多菜少肉”。肉类的选择上优先选择鸡肉、鱼虾等低脂的白肉,每天要吃够~克蔬菜,且品种要丰富,十字花科蔬菜可以占其中的~种。

少点单一,多点新花样

每日食物如何安排才不单调呢?食物的原料应当在5种以上,而且不包括调味品。

小易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顿顿都要吃米饭,如果将糙米、黑米、薏仁、薯类、豆类等粗粮加在米饭里,既保证了食物的多样性,又可体验不同主食的营养作用,两全其美!

此处,小易左手举起了一碗杂粮饭,右手举起了一碗腊八粥。

3

少点热量,多点饱腹感

选择热量低、饱腹感较强的食物,说白了,就是在你的饮食中增加多点“新鲜蔬果”。

蔬菜中含有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其中维生素A能够防止人体皮肤组织干燥、增生及角化;维生素E可促进肌肤的新陈代谢;不饱和脂肪酸是毛发、肌肤的理想美容剂,能够使头发乌黑亮丽,皮肤润泽光滑有弹性。

此处,小易又举起了一个苹果。苹果含有丰富的果胶和纤维素,为高纤维、低热量食品,常吃苹果容易有饱腹感且热量摄入少,有助于减肥。

4

少点精加工,饮食要规律

如果吃太多加工食品,比如零食、面包、饼干、饮料这些精加工食物……看看自己的小肚腩就知道有什么后果了。

另外,饮食的时间也要规律。饮食需要多样性,但饮食时间要固定,饮食不规律是中年土肥圆的重要帮凶。

别拿“工伤”当借口

运动是最好的“防腐剂”

人到中年,比身体更懈怠的是心。“长胖不赖我,赖工作!”这两年,肥胖似乎被定性为一种“工伤”。

此外,时间紧迫、财务问题、操心孩子......不论压力来源是什么,都会使你难以减掉多余的脂肪,尤其是腹部脂肪。

这不只是因为有压力时更容易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压力激素皮质醇还会增加身体所需的脂肪含量,扩大脂肪细胞。

No.

日落西山人未老,抓紧时间到处跑

运动不仅有助于缓解压力,还有助于加快新陈代谢以及血液循环,可以尝试慢跑、快走、游泳等不激烈但是可出汗的运动,加速体内的水分及湿气排出体外,缓解水肿的同时,还可以减肥瘦身。

37岁的新晋妈妈陈意涵在节目《幸福三重奏》里面,给大家完美诠释了运动是最好的“防腐剂”。

如果娱乐圈的女明星来一场运动会,那么估计没有几个人能拼得过陈意涵,她的体力有多好?得从「慢跑女王」这个封号说起,只要没有工作,她就会去跑步,而且一跑就是半小时以上,随便翻翻她的微博都能找到跑步的照片。

No.

寓动于乐更有趣,呼朋唤友约起来

如果觉得自己一个人运动没有什么动力,小固建议大家不妨跟亲朋好友一起“约动”,互相监督能让运动变得有趣,也能在不知不觉间缩短腰围。

夫妻——选择一些密切配合的运动,比如散步、爬山、健身等;

亲子——选择一些能充分调动孩子积极性的简单项目,比如户外游戏、轮滑、骑单车等;

朋友——选择一些能彼此进步,带有一些竞技性的运动项目,如各种球类运动、远足等。

说到底,要摆脱中年油腻,还是得靠“吃动平衡”。小易提醒各位,不要因为无节制的欲望而松懈自我管理,很容易就让自己的努力毁于一旦。

千万别想着:“下午运动了一个多小时,吃个炸鸡不过分吧,热量肯定能抵消了。”

这样做长不长肉,你自己心里没点儿数吗?

哪一个中年人不是一边丧,一边正能量

朋友圈里的年轻人大致可以分两类,一类比较丧,另一类正能量。

丧的那类,朋友圈规律容易掌握,半夜“失眠”,早上“又是苦逼的一天”,中午“不想工作好累啊”……

正能量的那类,就更好掌握了,半夜“你见过凌晨一点的写字楼吗,加油!”,早上“新的一天,加油!”,中午“补充能量,加油!”别忘了给自己比心……

虽然这两种一看就有明显区别,但每一类都有合适的受众。

唯独中年人,哎,说什么好呢,太难伺候了。

他们看到丧的那类,就呵呵;看到正能量的那类,就呵呵呵。

呵呵与呵呵呵,是中年人行走江湖的一种符号。

好多中年人提着一口仙气不轻易表态,唯一万能的法则可能就是“时刻保持呵呵呵”。

这会让他看起来如同一个永远面带微笑的不好惹的神经病,让人摸不清,猜不透,左右摇摆,忽隐忽现……

而大多数中年人是不能分类的,他既不会说“八月请对我好一点”也不会说“今天又是一地鸡毛的一天”......没有什么人什么事值得他们公开仰天大笑或抱头痛哭。

他们每天都把生活过成精分的模样,一边丧,一边正能量。

昨天和几个妈妈聚会,大家淡定地喝着咖啡,优雅如贵妇,无论谁也看不出她们的生活有什么不堪。然后大家开始吐槽。

第一个:“我早上刚把儿子揍了一顿,暑假作业还有一半,六篇作文,五十张毛笔字,数学十二张卷子,英语还一动没动”……

第二个:“昨天我体检报告刚拿到,脂肪肝高血压小叶增生,我以后恐怕只能吃草,不能上班和带娃,很容易被瞬间气死”……

第三个:“我老公昨天又是加班到点半回来的,下个月还要国外出差8天,这个老公我也不想要了,比我家的吸尘器功能还少”……

四五轮吐槽完毕,什么优雅贵妇,什么知性熟女啊,这简直就是世上最倒霉催的一群丧尸大聚会——感觉这日子简直没法过,人间不值得。

忽然间,然后大家开始商量一起去哪吃个农家乐,一起淘个防晒霜,再凑个时间一起团个补习班......

丧尸团瞬间化身能量满满的美少女战士,对生活之热爱大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刻。

最后大家把一大桌芝士蛋糕草莓派和冰淇淋全部干光,自信满满地互相鼓励“吃饱了再减肥”,然后依依惜别:“下次再聚,我还要回家收拾糊不上墙的烂泥!至于下次什么时候能聚得上,得听天由命,哈哈哈哈哈!”

大家带着满满的自信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回家继续把一地鸡毛捡起来洗洗干净做成好看的鸡毛掸子,下次带出来秀。

你说我们丧,我们比谁都乐观豁达积极向上,一身的正能量能鼓励全世界倒霉蛋以我为底座向上攀登,充满勇气;

你说我们正能量,我们又总是随时随地能把满身的丧给你秀出来,让你觉得这日子真扎心。

所以中年人总是丧和正能量的结合体,一边负重前行,一边趾高气昂。

我经常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guangmeirong.net/rczy/66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