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查App显示,8月6日,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药品品类的识别方法、装置、系统及药盒”专利获授权,公告号为CNB,申请日期为年11月。
该专利摘要显示,本公开技术方案可以在打开药盒后自动启动扫码装置,以确定对应的电子监管码,药盒将确定的电子监管码发送给第一终端后,第一终端可以基于电子监管码自动识别药盒中所容纳药品的品类。
对此,有意见认为小米的自动识别药品品类相关技术将会对一些因为常年服用多种药物而吃错药的患病人群带来福音;也有人认为这一技术可实现药品的跟踪追溯,强化药品的安全监管质量水平。
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对食品、药品等追溯体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要求,并立下目标,力求到年完善追溯体系建设规划标准体系,健全法规制度。目标一旦实现,中国药品安全监管质量水准将得到大幅度提升。
年3月,国家药监局发布最后5项药品追溯信息化标准。至此国家药监局组织编制的《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导则》等10项药品追溯标准规范,全部发布实施。
那么,世界范围内是否有已经相对成熟的药品跟踪与追溯体系可供借鉴呢?
美国
如今,美国大多数的处方药包装都印有NDC(国家药品编码)。NDC的标签编码包含生产商与分销商信息,药品编码包含药品特性、剂型、配置等信息,包装编码包含药品包装尺寸与类型信息。在NDC的基础上加上一组不超过20个字符的数字序列所形成的sNDC(序列化的国家药品编码,可链接到包含药品批号、有效期、分销信息以及其他有关药品标识的数据库中,这样便能作为识别处方药包装的方法,进而有助于验证、跟踪与追溯药品。
欧洲
欧洲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利用“二维矩阵码”对单件药品进行赋码,采用“配药点验证”模式,通过强制实行发药前监管码信息验证,以实现对药品的安全监管及流向追溯的系统。运行多年,该模式在欧洲各国受到广泛认可,目前在各国已基本实现全面覆盖。
本文为中国药店原创/整理,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长按上图3秒钟,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