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国限制使用司美格鲁肽”话题登上热搜,围绕着“减肥神药”的争论愈演愈烈。目前,我国只批准司美格鲁肽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并未获批减重适应证,但由于社会对减肥的需求快速上升,其已被国内消费者广泛应用于减肥。然而,多国研究发现,使用该药物存在一定风险。(2月28日济宁新闻)
司美格鲁肽之所以被称为“减肥神药”,一是,与健身、节食等减肥方式相比,其不用消耗体力,也不用考验意志力,使用后能抑制食欲,从而减少食物摄入;二是,与手术抽脂等医美方式相比,其经济成本较低,承受的痛苦相对较小。
然而,“减肥神药”并非那么神,存在不容忽视的副作用。多国研究发现,使用司美格鲁肽可能导致恶心、呕吐等不良胃肠道反应,甚至可能增加胃肠道梗阻、胆囊炎等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这些潜在的风险,可能会带来较大的健康隐患。
那么,“减肥神药”真的能减肥吗?其实,司美格鲁肽本是用于糖尿病的处方药,只被批准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并未获批减重适应证。也就是说,这种药品并未被批准用于减重。而且,由于其隐藏的不良反应、处方药超适应证滥用等风险,必须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而现实是,司美格鲁肽在线下被严格限制,线上却销量火爆。数据显示,司美格鲁肽在网上药店终端销售额半年超过1亿元,医院售价更高。可问题在于,既然司美格鲁肽是处方药,为何线上能随意买到?
正因为司美格鲁肽方便易得,也面临着被滥用的风险,从而出现溢价现象——医院里司美格鲁肽出现缺货、断货现象,只能高价在电商平台购入,还面临货源不稳定、质量无保证等问题,这无疑挤占糖尿病患者用药空间,增加其负担。
实际上,降糖药变身“减肥神药”,离不开利益相关方的推波助澜。为了激发消费欲望,社交媒体平台上出现大量“不节食、不运动,躺着就瘦”等宣传文案,利益相关方借此传播焦虑情绪,借以牟取暴利。这就要求,电商平台要加强监管,针对处方药,要严格落实凭方购买;同时,也要严查“减肥神药”背后的利益链,全面检视,才能有力、有效遏制乱象。
更深层面上,过度追求完美身材,体现的则是以瘦为美的社会审美。人们对快速减重成功的渴望,往往会令其忽视药品的潜在风险,甚至将减肥药品视为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但真正的健康减肥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言以蔽之,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神药”。消费者在“求美心切”的同时,应该保持理性和审慎的态度,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来维护健康。毕竟,与追求完美身材相比,更应该珍惜的应是自身生命安全。(正观评论员任思凝)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