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伙伴为了快速减肥,每天不吃早餐或者晚餐,而且只吃素,不吃主食,体重掉得很快,但是你知道吗?这样很容易诱发结石。
结石这玩意,其实很多人身上都会有。有些人会有明显症状,有些人或许只有在体检过程中才会发现。
目前最常见的结石病分为胆结石和肾结石两种。
结石产生的机制
胆结石:由于各种因素胆汁堆积在胆囊里排不出去,从而导致其中的矿物质发生沉淀,另外再加上代谢紊乱以及各种原因,就形成了胆结石。
肾结石:肾脏需要过滤血液,在此过程中,肾脏会回收其中有益的一些物质,代谢其中的废物和有害物质进行浓缩,从而产生尿液,而这些有害物质也会先储存在膀胱里,最后伴随产生的尿液一起排出。但是如果尿液太少太浓缩,就会导致其中一些溶解度比较低的物质在肾盂和膀胱中沉淀,产生结晶。当这些结晶经过积年累月长大后就成了肾结石。
引发肾结石问题,其实也是诸多因素,比如性别,遗传,以及内分泌波动等。
饮食与结石关系
结石与坏的饮食习惯有关,好的生活习惯很重要,以下坏习惯请把它丢掉:
一、摄入甜食过多
糖摄入过量,会加快胆固醇的积累,造成胆汁内胆固醇、胆汁酸、卵磷脂三者之间的比例失调,而过多的胆固醇又可以形成胆固醇结石。
而且,糖过多还会转化为脂肪,促进人体发胖,进而引起胆固醇分泌增加,促使胆结石的发生。
喝多甜饮料会提高与草酸钙型肾结石相关的生化指标。此外,就电镜观察喝完可乐的尿液样品中会更容易出现草酸钙结晶。所以喝多了甜饮料如可乐、奶茶等,可是会增加肾结石风险的。
二、吃完夜宵就睡
很多年轻人喜欢熬夜,吃过夜宵后马上就回家睡觉,餐后产生的尿液就会全部潴留在尿路中,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这样,尿路中尿液的钙含量不断增加,就会形成尿结石。
三、过度减肥
减肥的人限制饮食,只摄入低热量食物,胆囊收缩功能减弱,胆汁中的胆盐明显增加,黏液浓缩,钙类增加,容易形成胆结石。尤其是快速减肥的2~4个月内,约有四分之一的减肥者会发生胆结石。
美国的科学家们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选择51名肥胖者进行8周的饮食减肥试验,试验的人以前都没有得过胆囊疾病。
另外可以取26名肥胖者不参加减肥作为对照,这两组均可以作腹部B超证实没有胆结石。试验每组摄入千卡,每日进5餐,每餐千卡。同时给这些人补充多种维生素。没有减肥计划的人进食是没有任何限制的,8周后B超检查发现试验组13人有胆结石(发生率为25%),对照组无一人发现胆结石。
快速减肥还有其他副作用:头痛、易怒、疲劳、脱发、月经失调、肌肉萎缩。
那么科学的减肥速度是什么?
短期减脂减重速度为每周1-3磅(0.45–1.36kg约为1斤-2.5斤)。
长期减脂减重速度为,3-6个月,减掉总体重5%-10%。
四、盲目补钙
一般来讲,食品中特别是牛奶里的钙容易被人体所吸收,而添加的钙往往不易被吸收,过多补充,就会造成钙的沉淀。人体无法吸收的钙质就会与草酸发生反应,形成结石。
五、吃得太素
低脂肪会影响机体对营养的吸收,造成胆汁缺乏及营养不良,引起胆结石。当维生素E和维生素A缺乏时,也可能影响胆固醇代谢而导致结石形成。
六、总是饭后喝浓茶
饭后喝浓茶有可能增加患结石的风险,“茶叶中含有鞣酸和茶碱,这两种物质都会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如果吃的食物当中含有金属元素,如铁、镁等,鞣酸还有可能与它们发生反应,时间一长就可能形成结石。
七、喝水太少
喝水少,影响代谢,易产生结石。我们体内新陈代谢的废物主要是由肝脏和肾脏处理,代谢所产生的废物,通过尿排泄,需要足够的水分来进行辅助。如果喝水少、身体缺水,就会影响代谢,时间一长,就容易结石。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日饮水量为~毫升,如果是大量出汗(发烧、运动、高温)时则要增加饮水量。
判断饮水量是否充足,最直观的方式就是看尿量以及颜色,排除药物等影响,如果颜色浅、尿量足,则说明水分摄入是充足的,反之则表示饮水量不足。
八、长期摄入过多的盐
经常吃过咸的食物会得结石。如果摄入太多盐分,在体内的高盐分从尿液中排出时,也会相应增加钙排出量,使尿钙升高,易在尿液中与草酸结合形成结石。
世界卫生组织的文件中关于盐的摄入量、规定为每人、每天不超过5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考虑到我国民众的饮食习惯,将每人、每天摄入盐的量规定为不超过6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