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网(记者李慧颖)3月31日报道“三月不减肥,四月五月徒伤悲。”春天来了,喊着减肥的人又多了起来,但你真的需要减肥吗?用网上的那些减肥方法都靠谱吗?最近风险很大的手术减重人人适用吗?今日,红星新闻网记者特意采访医院胃肠微创中心主治医师杨华武,为大家讲解关于“减肥那些事”。家庭组团“躺瘦”减重肥胖不单单是影响外在美观,还会带来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并且目前的研究也发现肥胖还和一些癌症强相关。肥胖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流行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在年的时候将肥胖正式列为重点防治的疾病。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年)》显示,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者超过50%,6~17岁的儿童青少年中肥胖者接近20%。“近几年大家对肥胖有了正确的认识,知道肥胖是一种病,愿意到门诊进行咨询。甚至有一家人都来减肥的。”杨华武说到。杨华武口中的“全家来减肥”是来自贵州的小吴一家。一年前年龄22岁的小吴身高cm,体重斤,查出有重度脂肪肝,为了健康在妈妈的陪伴下接受了减重手术。在术后回家休养的期间,他的妹妹看着哥哥在家每天躺着也能几斤几斤的瘦,而自己很辛苦的吃减脂餐也没瘦多少。符合手术指征的她,也选择了手术减重。小吴的哥哥也因为体重飙升到斤,跟随家人的步伐来做了手术减重。哥哥术后一个月,他们的大姑因为糖尿病问题也来了!术前,空腹血糖指数超过16,通过减重手术后两天,在不使用药物控制的情况下,空腹血糖指数降到7。这样家庭抱团出击“组团”来减重的不在少数。有夫妻档为了能举行个难忘的婚礼,有兄弟档自己都“看不下去”了而来的。“更多是父母和子女为了健康结伴而来的。”杨华武说到。BMI大于24需进行减重干预看到这,想减肥的你是不是觉得迎来了“躺瘦”的春天?“要看肥胖程度,以及是否满足减重手术适应症才能手术。”杨华武进一步解释到,衡量肥胖最简单的标准是体重指数(BMI):用体重(以千克为单位)除以身高(以米为单位)的平方。体重指数(BMI)在24—27.9属于超重,27.9以上便是肥胖。根据国际减重指南和中国减重指南对于减重手术适应症的规定,体重指数(BMI)大于37.5,应积极手术;体重指数(BMI)大于32.5,推荐手术;体重指数(BMI)大于27.5以上且存在两项及以上的代谢综合症,如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痛风、雄激素增高、月经紊乱、腹型肥胖等,也可考虑手术。“减重是一个综合性治疗,BMI大于27.5需要手术干预,24—27.5的群体我们会通过饮食处方、运动处方和中医埋线等综合手段进行减重。”每个人的基础代谢率不一样,运动的时间、食物的摄入量都不同,对于网上一些明星减重食谱、21天减肥法等五花八门的减重方法并不建议去随意尝试。对于体重指数(BMI)在24以上需要减重的人群,医院咨询,通过医生的专业诊断给出符合个人的“减肥方案”科学减重,“不要瞎减。比如跑,你需要跑多长时间,达到靶向心率以上才有减重效果,不然就只能是热身。饮食摄入也是需要根据个人的摄入量消耗量来算正反比,提供合理健康的饮食处方。”对于正常体重指数人群需保持“平衡膳食、适量运动“。平衡膳食即保证粗粮、水果、畜禽鱼蛋的均衡摄入,少油少盐。如何做到适量运动呢?《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了指导意见,即每天要有适量身体活动,如每天要有相当于步的运动量;每隔一小时要站起来动一动;每周至少5次累计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活动;每周至少3次、每次至少15分钟的抗阻力运动。近年来,身材、减肥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特别是很多女性朋友想快速减肥或是过度减肥。在此也希望提醒大家,减肥应该是为了健康,而不是为了迎合。想要让自己变美没有错,但美的样子不只瘦一种,不要轻易被世俗的眼光所定义。胖瘦随你喜欢,但只有在拥有健康身体的前提下,变美这件事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