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药最新排名出炉:奥利司他效果最弱截至目前,美国FDA(美国药监局)已批准5种减肥药物,包括利拉鲁肽(商品名诺和力),氯卡色林(商品名Belviq)、纳曲酮-安非曲酮(商品名Contrave)、芬特明托吡酯(商品名Qsymia)和奥利司他(商品名赛尼可)。在美国,这些减肥药被批准用于肥胖人群(BMI≥30kg/m2),或合并至少一种体重相关的合并症(如高血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超重人群(BMI≥27kg/m2)。这几种减肥药之间相比,哪种药的效果最好呢?近期,《JAMA》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荟萃分析,总结了28项涉及上述减肥药的随机临床试验,共纳入近3万名患者。对比来看,这5种药物中,芬特明托吡酯的效果看起来最好,1年后75%的患者体重下降超过5%,平均体重下降为8.8kg;利拉鲁肽效果居其次,1年后63%的患者体重下降超过5%,平均体重下降为5.3kg;奥利司他的效果最弱,平均体重下降只有2.6kg。从副作用方面来看,与安慰剂相比,利拉鲁肽和纳曲酮-安非曲酮因出现副作用而停药的概率最高。
但是,目前在中国大陆地区,除了奥利司他被批准用于肥胖人群的减肥以外,其他药物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或没有被CFDA(中国食药监局)批准用于减肥,其中利拉鲁肽进入中国市场,但仅批准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
在此,谨代表全国的胖纸们翘首以盼CFDA加快新药审批速度。AssociationofPharmacologicalTreatmentsforObesityWithWeightLossandAdverseEvents.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AMA,June14,,Vol,No.个月内控制高血压有益于降低心血管事件随着中国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年轻的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多。近期,接诊了好几位刚过而立之年的青年才俊,已经发现他们血压明显升高。
如果是中老年人发现血压升高,医生处方降压药一般很容易被接受。但与中老年人不同,这些青年才俊往往对降压治疗有抵触情绪,常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再观察观察”。这样好不好呢?
在刚刚结束的欧洲高血压学会年会上,来自中医院的张宇清教授报告了一项关于中国高血压患者的研究。研究入选了超过1万余名中国的高血压患者,经过5年的随访发现,在6个月内控制血压达标的患者,长期的心血管事件和卒中的发生率比6个月以后血压才控制达标的患者更低;并且,在1个月内血压就控制达标的患者,长期的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率更低。就是说,早期血压控制达标,能够给高血压患者带来更多的获益。
部分年轻的高血压患者对积极的降压治疗依从性较差,有些人觉得自己年轻而不在乎,有些人觉得年纪轻轻就吃药不能接受,也有一些人希望通过改变生活方式等手段来改善血压状态。
我们推荐所有的高血压患者都改变生活方式;但正因为年轻高血压患者暴露在高血压这个危险因素下的时间会更长,所以如果单纯通过生活方式改变,不能达到控制血压达标的目的,也需要尽快开始药物治疗,尽早控制血压达标。
心原性猝死呈年轻化趋势急救是救命关键儿童和青年人的心原性猝死总是让人扼腕叹息,医生、亲属在这样的悲剧中能做些什么呢?这都需要我们了解心原性猝死的病因。但是在中国,由于文化习惯的原因,猝死者很少进行尸检,因此猝死的原因只能靠生前的一些信息来猜测。最新一期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行的研究,研究收集了年-年期间,年龄在1-35岁之间发生心原性猝死的患者资料,收集病例共例,资料包括人口学、临床资料和尸检资料。统计结果发现,1-35岁的儿童和青年发生心原性猝死总体是非常罕见的,为1.3例/10万人/年,其中72%是男性;31到35岁年龄段的发生率最高,为3.2例/10万人/年。经过尸检发现,心原性猝死的最主要病因仍旧是冠心病,约占24%,其次为心肌病,约占16%。尽管经过了尸检,仍有40%的心原性猝死没有找到明确的病因,研究者又对这些猝死者进行了基因检查,其中27%发现了心脏相关的基因变异。随后的随访过程发现,在这些已经发生过心原性猝死,并且病因不明确的家庭中,有13%再次发现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心原性猝死往往突然发生、毫无预兆。从病因来分析,对于所有的人群,都推荐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冠心病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风险;对于有猝死家族史的人群,条件许可时应该进行猝死风险的评估。最重要的是,心跳骤停3分钟后,死亡率就超过50%。如果有目击者在猝死者猝死发生时立刻开始心肺复苏,成功的可能性要远远高于数分钟后急救人员到场再开始心肺复苏。近日,朋友圈被“乘客突然倒地,同车乘客心肺复苏救活患者”这样的正能量故事刷屏,也令我感触更深:学习心肺复苏只需要一天的时间,带给别人的却是活下去的希望,这正是我们致力于在公众中推广急救教育的意义。更多关于急救知识的文章可见《急救与自救应成为每一位现代公民的必备技能》,或在卓正诊所最新白癜风的治疗方法儿童会患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