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是机体中含量最大的成分,同样也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成人体液总量占体重的60%,也就是说人体体重中的60%是由水分和溶解在水分中的电解质、低分子化合物和蛋白质组成的。当机体丢失水分达到20%的时候,生命就会出现危险。
人体中的体液广泛分布在细胞内外,构成机体的内环境。其中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40%,细胞外液约占20%,其中血浆占5%,组织内液占15%。细胞外液在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运输和代谢、废物的排泄过程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体血液中90%的成分是水,水的流动性很大,因此水可随着血循流动到全身各个部位,起着调节体温的作用。水在体内还起着良好的润滑,有着关节腔中的浆液和清洁,如泪液等作用。
正常成人每天需要~毫升水的供应量,其主要来源要每天我们饮入的水分,摄入食物中所含有的水分,以及在机体代谢过程中氧化产生的内生水。
水在维持机体生命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种作用是任何其它物质都不可代替的,因此已把水列为人体必需的七种营养素之一。
有益人体健康的弱碱性水
弱碱性水有以下特点:
1.渗透力强,或改善人体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2.高含氧量,可活化细胞,增强免疫力
3.溶液力强,易于吸收,可加速体内毒素排泄
4.最接近人体细胞水,具有保健功能。
目前,世界上只有俄、法、德等少数国家出产天然弱碱性水。天然弱碱性水富含硼、锌、硒、铬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这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呈离子状态,更易被人体吸收;有理想的Ph值,天然弱碱性水Ph值呈弱碱性,这对传输氧气、调节新陈代谢、排出酸性废物和预防疾病是非常必要的。
日本医学博士筱原秀隆先生提出:人体酸性化是万病之源,当酸素在体内越来越多,不断推挤,量变引起质变,疾病就会产生。医学证明,人体最理想的体质应该是中性偏碱。
日本另一名医学博士柳泽文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以个癌症患者抽血检查,结果个癌症患者的血液都呈酸性,也就是酸性体质。
在西藏有一个叫东孜的村子,百岁以上老人位,年岁最大的多岁,基本没有疾病。调查人员证实:这个村里没有心脏病、癌症和卒中患者,婴儿死亡率等于零。
广西巴马属于喀斯地貌,长寿河的水质为负电位、弱碱性小分子水。当地人60岁能挑担,70能耕田,80、90岁正当年,百岁老人能爬山。
西太平洋的斐济,人口60多万,这个国家没有癌症患者。人均寿命长,被称为“无癌国”“长寿国”。他们的饮用水都呈弱碱性。
人体内的正常酸度(即PH值)在7.35~7.45。由于人体通过肾脏和呼吸进行酸碱平衡调节,因此正常情况下体内Ph值是恒定的;但由于空气污染、肉食饮食习惯和工作压力的增大,现代人体质偏酸,易引起疲劳和亚健康。
血液的PH值在7.35~7.45为碱性体质者只占人群的10%左右。更多人的体液Ph值在7.35以下,身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称为本性体质。与碱性体质者相比,酸性体质都常会感到身体疲乏、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腰酸腿痛,到医院检查又查不出什么毛病,如不注意改善,继续发展就会引起疾病。
要改变身体的这种亚健康状况,靠改变食物和吃药只是一方面。更应长期饮用弱碱性水来改善体质,这是不可忽视的。
水是人生命需要的最主要的物质。从水化学角度分析,水由氢与氧两种元素组成。在人体内水分子间结合成小分子团,水还能用氢键与体内许多物质结合,因而使水具有许多生理功能。首先从人体构造上来看,水是构成最多的物质,占体重的65%左右,而2个月的婴儿则为91%左右。人体不同器官的水分含量差别很大,如人的眼球含水量是99%,血液85%。肌肉76%、骨骼22%。
没有食物,人类可以存活几周,但是没有水,几天后,人类就会死于脱水,水在人体细胞内是物质代谢的主要媒介,而在细胞外又是细胞生存的环境,物质代谢就是在水中进行的化学反应,而代谢产物正是溶解于水中才得以排出体外。
水在人体中的功能是维持细胞形态,增加代谢功能,调节血液和组织液的正常循环,溶解营养素使之易吸收和运输,帮助排泄体内废弃物,散放热量,并使血液保持酸碱平衡。
人体必须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每日需要补充一定的水。在一般情况下,每人每日通过饮水和食物摄入的水量为2~3公升,在火热条件下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每昼夜需要8~10公升或更多。
当每日摄入水分不足时,人体可通过调节机制减少水分的排出量。但如严重不足,就会使体内的水分减少。当体内水分减少达体重的2%时,即可因脱水而造成体内的物质代谢障碍;达7%~14%时,即出现严重的脱水症状和体征;达15%以上时,即有生命危险。
根据实验,人在无水条件下,能忍受的最大限度与周围的空气温度及人体的活动有关。若气温在16~23℃时,人在黑暗环境并处于安静状态,可生存10天;29℃时可生存3天,如果人进食而只饮水,却扔可维持3~4天。
大多数人常常认为只有口干时身体才缺水,这种误解导致了慢性的脱水,随之而来的是健康问题。当人体内水量正常时,血液的黏度、关节的软组织、毛细血管、消化系统、三磷腺苷能量系统和脊椎都能正常、有效地工作。
但是,当水的消耗受到限制时,身体一些组织和器官就会发出信号,出现疼痛、组织损伤和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当人体摄入充足的水分,一些健康问题就能得到解决或减轻,比如过敏、高血压、高胆固醇、头痛、背痛、风湿性关节炎、心绞痛等。
随着年纪渐老,人们失去了口渴的感觉,渐渐有了慢性脱水症。我们的身体每天至少需要6~8杯的水。
夏天与冬天的饮量应该所区别。口渴应当随着用水来满足,我们越注意身体对水的需求,我们就会越健康,口干只是脱水阶段最后的外在信号。
总之,水与人体生理功能主要是通过消化、循环、排泄得以体现,因此有必要对水中各组分与人估的联系,有一个较清楚的概念,这样才能真正认识到水对人体健康是极其重要的。没有了水,生命终会消失。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