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医生必须知道的利多卡因过敏反应与急救

涓鑾峰钩瀹夊尰闄㈡畩鑽? http://www.bdfyy999.com/photo/zhongkerongyu/1028.html

培训安排:王海东教授针刀亲传弟子班—点击查看

培训时间:6月19日—6月26日

培训   局麻利多卡因不良反应

  酰胺类局麻药利多卡因近年来偶有报道出现过敏反应。我科近半年来,在使用利多卡因过程中,出现了3例严重不良反应-惊厥,其中1例还出现了心跳骤停,现回顾性总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药品盐酸利多卡因(山东某制药公司产,市医药公司供货),规格:mg:5ml/支。

1.2麻醉方法常规局麻、连续硬膜外阻滞、颈丛阻滞,局麻药用生理盐水稀释,未加盐酸肾上腺素。

  1.3患者资料例1,患者,男,26岁,63kg。因“急性阑尾炎”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炎切除术”。既往体健,否认药物过敏史。常规建立套管针静脉通路、连接NIBP、SpO2监测后,选择T11~12间隙穿刺;常规消毒、铺巾,1.2%利多卡因3ml局麻,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无明显出血,给予2%利多卡因3ml,置硬膜外管。例2,患者,女,52岁,53kg。既往体健,过敏史不详,因“右侧甲状腺瘤”拟在“颈丛阻滞+局麻”下行“甲状腺次全切”术,因麻醉医生忙于其他抢救手术,术者遂自行在未行监护仪监护的情况下,拟“1%利多卡因+0.15%罗比卡因20ml”分别行双侧“颈丛阻滞”,左侧阻滞完毕,再行右侧阻滞,在注药10ml“回抽”时,有血丝,调整针尖位置后,继续注药7ml。例3,患者,男,52岁,54kg。既往有“股骨骨折手术史”,过敏史不详,因“左肘部异物残留”在1%利多卡因12ml局麻下手术(术前先上止血带),20min后,患者感止血带痛,遂松掉止血带,拟在“臂丛麻醉”下手术。

  2结果

  例1:患者即出现小肌肉颤抖,立即改平卧,面罩吸氧,问诊患者意识清楚,立即分2次静注咪唑安定5mg,异丙酚40mg,但患者反而出现抽搐、牙关紧闭、SpO2进行性下降,最低达45%。立即麻醉面罩给氧控制通气,并追加ECG监测(因NIBP、SpO2不能显示),同时请求二线医生支援;考虑到可能出现局麻药高敏反应,在静脉给予安定10mg抗惊厥不理想的情况下(SpO2为90%左右),静脉给予维库溴铵8mg+芬太尼0.3mg,行气管内插管异丙酚+芬太尼+异氟谜静吸复合全麻,Vt=~ml,f=14~16,SpO2=%,Pet=25%~28%。并导尿,行脑保护(静脉注射20%甘露醇ml、地塞米松20mg、头部冰枕)、纠正酸中毒(5%碳酸氢钠ml),同时,行阑尾切除术,术中患者还偶发“抽搐”,每5min1~3次,2h后术毕;继续用“T-Bird”呼吸机呼吸支持:SIMV+PSV(PEEP=5cmH2O)治疗,FiO2=0.8~0.6,维持SpO2=99%以上,PETCO2=25%~28%,同时抽血化验(急诊生化9项)、建立CVP通路监测CVP、抗生素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又1h左右患者恢复自主呼吸;1h后,患者瞳孔对光反射恢复;再1h后,患者意识恢复,经过反复确诊患者意识清楚,能自主活动四肢,未见明显并发症,拔除气管导管,送返病房行监护、吸氧、抗炎、脱水、镇静等治疗。从患者发生“惊厥”到“意识恢复”历时4h。4天后,患者因经济原因出院,未留下后遗症。例2:患者出现抽搐,1min内出现紫绀、继而停止抽搐(实为心跳停止),立即行胸外按压并呼叫隔壁房间麻醉医生。麻醉医生赶到后即麻醉面罩给氧,控制通气,听诊心跳、接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ECG为直线,立即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g,20s左右自主心跳恢复;并可测量出NIBP、SpO2,查体:双侧瞳孔散大到边、对光反射消失。考虑出现局麻药毒性反应并心跳骤停,故“停止本次手术”,并静脉给予维库溴铵6mg+芬太尼0.2mg行气管内插管控制通气,用“T-Bird”呼吸机行SIMV+PSV(PEEP=5cmH2O)治疗,FiO2=1.0~0.8,维持Vt=~,SpO2=99%以上,PETCO2=25%~28%,同时抽血化验。同时导尿,行脑保护、纠正酸中毒、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等治疗,30min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又2h,患者意识清楚,但自主呼吸只有8~9次/min,能耐受气管内导管、对呼吸机治疗无不适,所以,带呼吸机回病房继续监护、治疗,调整FiO2=0.4。22h后,患者出现烦躁、不能耐受气管内导管表现,在静脉给予曲马多50mg、脱机观察30min无缺氧表现情况下拔出气管内导管,改鼻导管吸氧。5天后,未发现任何并发症出院。例3:松止血带后患者即发生抽搐,2min内呈现角弓反张样惊厥、意识丧失、呼吸先深大、继而停止,立即呼叫隔壁房间麻醉医生,即麻醉面罩给氧,控制通气,建立NIBP、SpO2、ECG监测,查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消失,血压正常,SpO%,ECG示窦性心律,心率61~64次/min。考虑出现局麻药高敏反应,静脉给予安定10mg抗惊厥、地塞米松20mg、甘露醇ml脑保护、导尿,手法辅助通气;继续观察1h,患者角弓反张样惊厥不缓解、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仍消失,但自主呼吸恢复,10~12次/min;经会诊讨论后,认为:局麻药高敏反应诊断能够成立,即逢皮终止手术。静脉给予“维库溴铵7mg+双异丙酚30mg”,行气管内插管控制通气,选用“T-Bird”呼吸机行SIMV+PSV(PEEP=5cmH2O)支持,FiO2=0.8~0.6,维持Vt=~ml,SpO2=99%以上,PETCO2=25%~28%,同时抽血化验、抗生素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又1h左右患者恢复自主呼吸;1h后,患者瞳孔对光反射恢复;再1h后,患者意识恢复,经过反复确诊患者意识清楚,能自主活动四肢,未见明显并发症,拔除气管导管,送返病房行监护、吸氧、抗炎、脱水、镇静等治疗,但患者在病房受刺激仍会出现肌张力增高,故行“5%GNSml+安定50mg”静脉维持镇静治疗,22h后,患者恢复正常,但自觉头部胀痛,对惊厥后抢救过程无记忆。7日后,拆线出院。从患者发生“惊厥”到“意识恢复”历时4h。

  3讨论

  3.1据文献报道,由于局麻药在血液内迅速稀释和分布,所以一次惊厥持续的时间多不超过1min[1]。然而,例1、例3惊厥时间远不止1min,在用了安定及维库溴铵后,还会出现阵发性痉挛,实在少有报道。

3.2局麻药引起的惊厥系为全身性强直阵孪性惊厥,发生惊厥的机制,可能与局麻药作用于边缘系统、海马和杏仁核有关,因局麻药选择性抑制大脑抑制性通路,使易化神经的释放未遇到阻抗,故出现兴奋和惊厥[1]。

3.3利多卡因发生超敏反应意识丧失持续的时间似乎在4h左右。可能与:(1)mg左右利多卡因在组织间吸收、代谢时间有关;(2)脑水肿的消退时间有关。当然,前提是积极的生命支持治疗。

3.4一旦怀疑发生局麻药超敏反应,应及时气管内插管使用呼吸机控制、辅助通气[2],一方面便于PETCO2监测,另一方面使用机器可以获得稳定的通气指标,便于患者内环境的稳定,消除长时间人工手法通气时的体力不支干扰;同时,便于麻醉医生腾出手来全面主持抢救工作,此点在日常工作中似乎更为重要。

3.5利多卡因毒性反应心跳骤停后(例2可能与药物直接入血有关),意识恢复,四肢能动,但仍可能存在呼吸抑制,不同于“全麻”后能抬手就能拔管;似乎也不同于心跳未停的“超敏反应”复苏过程,后者意识最后恢复,提示:心肺复苏成功后,要注意脑等其他重要脏器功能的恢复。

3.6利多卡因发生超敏反应的原因与患者体质有关,是环境污染所致导致机率增大,还是药品在生产过程中因为价低而出现纯度不够等致质量下降所致?其他厂家的同类药也会发生吗?会不会导致其他酰胺类局麻药也出现“高敏反应”的几率增加?术中出现“频发室早”时,还能常规“利多卡因”静推吗?此点提出供同道们商榷。

  4体会

  4.1麻醉科设备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日常工作的安全与否。我科认为:一定要每张手术床配备麻醉机,便于及时辅助、控制通气;配备多参数监护仪便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配备麻醉急救车,便于随时取得抢救药品;麻醉科最好有自己能随时派上用场的呼吸机。

4.2医疗工作制度必须落实,麻醉责任必须分清,是日常工作安全的保障。实施麻醉操作前一定要先建立生命体征监测,建立可靠的静脉通路,便于及时发现险情、并在出现险情时,能够给药;麻醉后一旦患者出现寒战表现,麻醉医生首先要除外局麻药超敏反应的可能。

  4.3麻醉科与手术科室的责任必须加以划分,便于分工合作。医院还为术者操作,一旦出现毒性反应、麻醉医生介入的时机将影响整个复苏效果,必将是争论的焦点,所以,麻醉医生应该向院领导层阐明观点,分清责任,取得共识后才不会陷入被动。我院在深圳市公布行业工作制度时,曾经过激烈辩论,取得共识;在例2、例3发生后,术者的压力非常大,而我科在抢救过程中心态平和、有条不紊,效率高,并因此病例的成功救治提高了麻醉科的政治、社会地位。

4.4作为科室的运行常规中,我科将心肺复苏指南的精神贯彻到每个麻醉操作中,麻醉机常规面罩给氧、监护仪常规监测、套管针静脉通路必须在麻醉前建立、麻醉车玻璃面板下储备有20余种麻醉科常用药物、麻醉间在众手术室中间部位、麻醉医生必须在岗在位;我院呼吸机治疗由我科负责,T-Bird呼吸机由我科保管、维护;正因为如此,在手术室中发生的3例凶险并发症均及时转危为安。

文章来源于网络

-END-

附:近期培训安排计划()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guangmeirong.net/jtlb/69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