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脚跟痛导致行走不便,这是怎么回事

  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又称脚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

致病原因

1、跟骨骨刺

多见于老年患者,当有足跟痛时,经过拍摄X光片,可以发现跟骨结节处有大小不一的骨刺形成。但是,临床上发现骨刺不是导致疼痛的直接原因,只是隆起的骨刺,更容易使局部组织受到摩擦、劳损,产生无菌性炎症。

2、足底跖腱膜炎

  足底跖腱膜是足底维持正常足弓、缓冲震荡、加强弹跳力作用的腱性组织。长时间的行走、过度的负重,都会引起跖腱膜的劳损,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而出现疼痛症状。

3、跟骨后滑囊炎

最易发生在跟腱与皮肤之间的滑囊,由不合适的高跟皮鞋摩擦损伤引起。滑囊壁可变肥厚,囊内充满滑液,局部肿胀,并有压痛。

4、跟骨骨突炎

  常发生于8~12岁的男孩,病变与小腿胫骨结节骨突炎相似,是在发育过程中,未愈合的骨骺受肌腱牵拉引起的症状,疼痛在跟腱附着点下方,可双侧同时发病。跑步与足尖站立可使症状加重。骨骺愈合后症状自然消失。

预防方法

1、青少年跟骨骨骺炎多数由于跟骨外伤,长期跑跳引起,因而在此期患者,跟骨骨骺正在发育阶段应避免跑跳,尤其是高处跳下,在症状早期应注意此点。

2、老年性足跟痛多由于劳损,跖腱膜炎,跟骨结节滑囊炎,脂肪垫变性引起。此期应避免长期站立,长期行走,抬高足跟可以减轻足跟负荷。穿软底、后跟部垫一软而圆型垫,圆垫中央凹陷,高度约2~3厘米高,这样使全身重心前移,减少足跟部受压,减肥治疗。

3、平足症引起足跟痛是由于足弓减少或消失,足跟骨向前倾倒,则在长期行走时疼痛出现,故应在足底中央垫一软垫,软垫高度2~3厘米,并使内侧高外侧低,中央高前后侧逐渐变平,呈斜坡状。

4、外伤性跟骨痛多由于石膏固定不当,在制做石膏时足底应用力将湿石膏向足心挤压,以免因长时固定石膏做成平底,而引起足弓消失。同时尽可能减少卧床时间,尽早下地步行锻炼,避免脂肪垫萎缩。

缓解方法

1、热敷。如果有跟骨痛的问题,老年人可以利用药物的方法进行热敷,这一种缓解方法可以在较短时间之内帮助老年人缓解疼痛,并且对于正常生活的影响极小,适合大部分的患者在生活中使用。

  2、按摩。在跟骨痛出现之后患者可以利用按摩的方法进行治疗,这一种治疗方法的优势在于老年人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并且对于人体的伤害较小。因此患者如果有跟骨痛的问题,不妨多进行按摩。

  3、选择适合的鞋子。如果想要摆脱跟骨痛的伤害,在生活中一定要重视鞋子的选择,最好可以选择比较宽松的鞋子,减少对足底的刺激和摩擦。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后台联系,做删除处理。

◆颈椎病患者对枕头有什么要求?专家称主要看这三点

◆健康科普:关节出现了退化,到底需不需要治疗?

◆夏季骨病患者疼痛症状会消失,不用治疗了,事实真是如此吗?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饮食方面记住这8条,能避免病情加重

◆关节不好要多吃三类食物,有助你的关节健康!

◆你有肩周炎吗?一个动作可测,不妨试一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guangmeirong.net/xgtz/69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