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业知识(一)》是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涉及科目最多也是与临床应用极为接近的一门课程。在“以用定考”“以用为先”“以业为重”等原则指导下,年的相关考题设计更加贴近临床,意在指导中药学工作者临床用药,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在年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分值占比较大的仍是第三、六、八章,分别占到总成绩的1/4。下面分别对上述章节内容进行点评。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命题导向越来越强调“以用定考”,与实践接轨。《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因为所包含的内容较多,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应该仔细研读考试指南,突出重点,全面掌握知识点。
第三章
中药化学知识是执业药师必备知识,一直被视为难点。
01
突出安全性,重视有效性和可控性
年中药化学知识部分考点中,突出了对有毒中药毒性成分的考查,如千里光中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细辛中马兜铃酸I、罗布麻叶中强心苷类成分及川乌炮制的解毒机制等。此类考题反映了出题者对中药安全性的重视。
此外,结构类型的判断、有效(或主要)成分的确定、指标性成分的指认,依然是考察的难点和重点。另有指标性成分限量及理化性质的考查。由此可见,全面围绕常用中药中有效(或主要)化学成分及《中国药典》规定的指标性成分,辨别其结构类型,熟悉其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是考查的重点;同时,常用中药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式成为新增考点,体现了对于常用中药有效性及可控性的重视。
指导临床用药,培养新型中药学人才
02
年考题与中药临床应用更加接近。中药化学部分考题重点以生物碱为主,黄酮部分略有减少,萜类和挥发油部分有所增加,其他各章均有考查,因此需全面掌握各章考点。考试重点主要集中在化学结构、理化性质、质量控制及有效成分的药效学作用。此外,提取分离、化学鉴别反应及波谱解析也是中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六章
第六章中药制剂与剂型主要涉及中药制剂在使用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贮藏过程中的要求、质量要求与检查;中药制剂常用辅料的类型与应用;中药制剂新技术与新型给药系统及其特点与作用、药物的体内过程等。
01
围绕大纲,全面复习,牢记要点
中药制剂与剂型在年~年考试中均占分29分,其内容涵盖章节较多,且各章节考试分值每年变化较大。如胶囊剂和外用膏剂在年和年都进行了考查,但年未涉及;药物体内过程在年和年考试分值均为1分,年为4分。所以考生在复习时,要围绕大纲,全面复习,牢记要点,不可过多地根据历年分值分布情况取舍。
夯实基础知识,掌握重点,攻克难点
02
注射剂、片剂、胶囊剂、浸出制剂、丸剂、外用膏剂等是考试重点与高频考点,在复习时不可忽视。如注射剂的附加剂亚硫酸钠作为抗氧化剂的作用,在年和年都涉及了相应考点;靶向制剂的分级在年和年都进行了考查。除这类章节外,部分章节如药物新型给药系统与制剂新技术、药物体内过程等不易学习掌握的章节,在考试中也会涉及,但考点通常为易掌握的基础知识。总之,考点虽然涉及面广,知识点多,但考点难度较浅,不可过深挖掘掌握以影响考试信心。
03
重视剂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