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肥胖到底该如何控制体重

糖尿病+肥胖:到底该如何控制体重?

医院

  从年开始,中国已经是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了。

  中国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一个特点:胖子多……

  超重占41%、肥胖占24.3%,腹型肥胖患者高达45.4%。

  对于糖友来说,肥胖的危害不小:不仅会加重胰岛素抵抗,增加血糖控制的难度,还可能增加这些风险:心脑血管疾病、肺的弥散功能降低、男性勃起功能障碍,脑卒中……我是胖子吗?

什么是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

来,我们再复习一遍

超重:BMI≥24

肥胖:BMI≥28

(BMI=体重/身高2)

腹型肥胖:腰围男≥90cm,女≥85cm

体重控制目标:体重下降5-15%(1-2斤/周)

如何控制体重?饮食干预低GI饮食

  GI(glycemicindex),也就是“升糖指数”。它指的是当我们把食物吃进体内后(相对于吃进葡萄糖时)使血糖升高的比例。

  高GI食物会使短时间之内血糖立即上升;而低GI食物摄入后,很长时间后血糖才会慢慢升高,这就是GI值高低对于血糖的影响。

  采用低GI饮食模式的人有着相对较低的2型糖尿病发病率。

  此外,低GI食物容易让人产生饱腹感,还不容易饿。所以它不仅适用于糖友,提倡大家都这么吃,有助于减肥降脂、抗痘、防便秘、预防心血管疾病等。

部分谷类食物的GI

这张表格请收好!低GI食物表

低GI食物(GI值小于40)

主食类:无

蔬菜类:菠菜、花椰菜、茄子、苦瓜、黄瓜、豆芽、海带、白萝卜、四季豆、番茄、洋葱

鱼肉类:无

奶蛋类:鲜奶油、芝士、鲜奶、蛋类

豆制品:油豆腐、豆腐、毛豆、腰果、杏仁、花生

水果类:哈密瓜、桃子、樱桃、西红柿、苹果、奇异果、木瓜、草莓

饮料类:清酒、红茶、黑咖啡

中GI食物(GI值40—70)

主食类:稀饭、燕麦、全麦面、荞麦面、糙米、胚芽米、糙米片、面条

蔬菜类:牛蒡、韭菜、南瓜、玉米

鱼肉类:猪肉、牛肉、鸡肉、羊肉、培根、火腿、蛤蜊、鱿鱼、鱼、虾

奶蛋类:无

豆制品:无

水果类:葡萄干、香蕉、芒果、凤梨

饮料类:红酒、啤酒、可乐、牛奶咖啡

点心类:布丁、果冻、冰淇淋

高GI食物(GI值大于70)

主食类:白米饭、炒饭、白面包、乌龙面、拉面

蔬菜类:马铃薯、山药、胡萝卜

鱼肉类:花枝丸、贡丸、鱼板、蛋饺、肥肠、猪肚、牛肚

奶蛋类:无

豆制品:无

水果类:草莓酱

点心类:巧克力、甜甜圈、牛奶糖、薯片、蛋糕、松饼、红豆沙

该吃多少量呢?

一手搞定!

1

碳水化合物

1个拳头可以代表1份主食的大小。

2

蔬菜

两只手可容纳g的蔬菜。蔬菜的能量很低,建议每日摄入~g蔬菜。

3

水果

小型水果例如草莓、蓝莓等莓果类,差不多是手掌心托起来的量。

4

瘦肉

建议每日摄入50g左右瘦肉。参照两个手指大小。

5

脂肪

需要限制每天油脂摄入量。每天摄入大拇指的尖端大小就够了。

总结:

尽量多吃黄绿色蔬菜;

一定要吃:鱼(深海鱼,包括鳟鱼、三文鱼、金枪鱼和沙丁鱼等)、鸡蛋、瘦肉、豆腐;

适当要吃一些:水果类;

其他必须的:米饭,薯类,牛奶。

运动干预

  每周至少2.5小时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最好进行1-3次中等强度的抗阻运动,减少静坐时间,避免长时间静坐(90min)。

根据不同身体状态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身体机能状况推荐1合并下肢骨关节炎游泳、哑铃、单杠2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病散步、太极拳、健身操3合并视网膜病变游泳、固定单车、舞蹈4合并肢体运动的中枢/周围神经系统病变主动或被动康复训练心理干预

  通过专业心理医生或者糖尿病专科医生的心理指导,循序渐进地改善生活方式,建立自信。

药物干预降低体重的降糖药主要有以下4种:

二甲双胍: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轻度减轻体重,单用无低血糖风险,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常见副作用:腹泻、腹部不适。

GLP-1受体激动剂: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明显减轻体重,低血糖风险低,降低血压,减小空腹和餐后血糖波动。主要副作用:恶心、呕吐。是目前减重效果最佳的降糖药物。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降低餐后血糖,轻度减轻体重,单用无低血糖风险,可降低其他降糖药物可能引起的低血糖风险。常见副作用:腹胀、肛门排气增多。

SGLT-2抑制剂:降低血糖,明显减轻体重,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常见副作用:尿路感染。

手术干预

①BMI≥32的糖尿病患者,可考虑代谢手术治疗。

②BMI28-32的糖尿病患者,尤其合并存在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时,可以慎重选择代谢手术治疗。

代谢手术包括:胃束带术、胃旁路术、胃袖带术。

参考文献:

XuY,WangL,HeJ,etal.PrevalenceandcontrolofdiabetesinChineseadults[J].JAMA,,(9):-.DOI:10./jama...

HouX,LuJ,WengJ,etal.ImpactofwaistcircumferenceandbodymassindexonriskofcardiometabolicdisorderandcardiovasculardiseaseinChineseadults:anationaldiabetesandmetabolicdisorderssurvey[J].PLoSOne,,8(3):e.DOI:10./journal.pone.00.

TabataS,YoshimitsuS,HamachiT,etal.Waistcircumferenceandinsulinresistance:across-sectionalstudyofJapanesemen[J].BMCEndocrDisord,,9:1.DOI:10./--9-1.

EuropeanGuidelinesforObesityManagementinAdults.ObesFacts.Dec5;8(6):-.

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综合管理专家共识.中华内分泌代谢志,,32(08):-.

来源:医院

作者:内分泌代谢病学科陆露思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及出处

严格控制体重,远离2型糖尿病!

一个可怕的结论,肥胖使人变傻......

来源:医脉通;作者:轻舞飞扬

年,四大顶级医学期刊之一TheLancet发表了一篇综述文章,据其分析,全球约21亿人体重超重或达肥胖标准。年,还是TheLancet,发表了另一篇文章,据其预测,到年,全球所有成年人中,肥胖者的比例将超过18%。也就是说,到那时,每5个成年人中,就差不多有1个是肥胖者。

当走在大街上,一眼望去,到处都是重量级的人物,那时肥胖者穿裙子露粗腿就少有人耻笑了吧?找对象应该不难了吧?是不是想想都觉得很开心,胖友们?

(图片源自电影《大话西游》)

收敛点,擦掉口水,继续往下看,有个灾难性的消息要告诉你。

最新一期的TheLancetNeurology发表了一篇标题为“肥胖对神经的影响(Neurologicalconsequencesofobesity)”的综述,这篇综述引用了篇文献,不是为了重复罗列肥胖导致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高血糖)等众所周知的危害,而是为了告诉所有人这样一个道理:

人胖不仅会变丑,还会变傻!

来看具体内容

这篇综述的作者以PubMed和Google学术为检索平台,限定发表日期为年11月2日至年7月1日,限定文献语种为英语,检索内容为“obesity(肥胖)”、“brain(脑)”、“cognitiveimpairment(认知损害)”等十几个相关医学专业术语的不同组合。

首先,文章直接了当地指出: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肥胖对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有不良影响,尤其是对大脑的认知功能影响显著。

然后用一系列研究来支持这一观点:

1.有一项Meta分析显示,肥胖与神经功能障碍(比如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疾病)有强相关性。

2.流行病学证据也表明,与体重正常者相比,肥胖者患有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增高了一倍。

3.中年人群其BMI更高者,预示者其将来出现痴呆的风险也更高。

4.一项尸检研究结果显示,重度肥胖的老年人,其脑组织中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海马标记物浓度显著高于非肥胖者。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以为这些不利影响只有在年老时才出现,现在不用过早担心?

TooyoungToonaive!

(图片源自电影《中国合伙人》)

文章的结论总是那么残酷:

众多前瞻性研究均已证实,肥胖增加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这一作用不受年龄影响。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不管是青少年、中年,还是老年人群,肥胖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风险都要比正常体重者显著增高。

然后又列举了一系列研究给大家看:

上面这个表是英文的,看着费劲?没关系。因为表中所有的临床研究其结论都是一致的,即:肥胖与认识损害相关。在此,我们只需看下第二、第三列,也就是研究的样本量,以及研究对象的年龄,来感受下“1.我们这个年龄段并没有被遗漏;2.这些研究的可信度比较高”就可以了。

可能有人会说这里没有关于<25岁的研究啊,那是因为这个表没有罗列,但文章中真的提到了关于青少年乃至儿童的研究,而且结论与这些类似(参考文献8)。

这篇文章可谓语不惊人死不休,其随后指出:

除了中枢神经,就连外周神经也因肥胖而出现显著病变。

说多了都是泪,具体内容看下面的表好了:

看完这个文章,不知你是什么感受,反正笔者对肥胖的看法已经被这篇文章给扭转了,以前觉得只要不是胖得失去了自理能力,肥胖一点问题不大,而现在笔者坚信:

肥胖真的是一种不可耽误的病,得尽早治。

治疗肥胖的方法有哪些呢?

相关内容这篇文章只写了寥寥数笔,还是看笔者简要总结的吧。

1.首先看看快速起效的。包括减肥手术、减肥药物。

优点就是快速起效,不需要强大的自控力就可实现;缺点也很明显,对身体有损伤,有一定的风险,且不是每个肥胖的人都适合采用该方法。

注意:减医院医生开具的药物,而非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减肥茶、减肥神药。

2.另一类,就是慢慢改善的。即调整饮食、合理运动。

优点是自然疗法,无副作用;缺点是需要具备超常的自控力,所需时间稍长。

注意:调整饮食不是私自节食,合理运动不是过度锻炼,具体实施时需咨询临床医生、营养师等专业人士。

最后有一点不得不提,作者按其计划的方案筛选出相关文章后,并未对所有文章进行研究,而是依据自己的专业判断再次进行了筛选。

感谢您对“一附院内分泌科”







































鐧借剦杞啅瀵瑰浼ょ櫧鐧滈娌荤枟鏁堟灉濡備綍
娌荤枟鐧界櫆椋庣殑姝h鍖婚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guangmeirong.net/jtlb/3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